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一二三|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|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|狠狠躁天天躁高清无码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 >  本地要聞  > 正文

陶泥浴火 匠心傳承
——訪市級非遺項目柴燒陶印傳承人蔣繼濤

作者: 謝新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1-08 09:50

blob.png
蔣繼濤(右)與篆刻家徐龍蒼老師交流篆刻技法
blob.png
制作陶印泥坯
blob.png
開窯
blob.png
制作好的陶印
blob.png
精雕細琢
blob.png
各式陶印作品
blob.png
與藏友交流

開窯嘍!……

近日,在山東省巨野縣田橋鎮(zhèn)朱煙墩村的一處普通的農(nóng)家小院里,市級非遺項目柴燒陶印傳承人、42歲的蔣繼濤正小心翼翼地撬開柴火窯封窯的磚塊。隨著高溫耐火棉取下的一瞬間,幾排排列整齊的陶制器皿出現(xiàn)在眼前,散發(fā)著古樸、粗獷的氣息。經(jīng)歷了28小時左右的燒制,窯內(nèi)的各式陶品終于在高溫烤制下形成了溫澤光潤、層次豐富的自然釉。不一會兒,只見杯、罐、壺等工藝品一一被遞了出來,陶藝愛好者們急不可耐地搶在手里把玩鑒賞。

1月5日,在巨野上海嘉園小區(qū)一處不大的工作室內(nèi),蔣繼濤正一絲不茍地進行篆刻,鋒利的刀尖在陶印上不斷游走,吹去浮塵,一枚古樸的柴燒陶印制作完成。

據(jù)了解,陶藝是一門古老的陶器燒制技藝,隨著現(xiàn)代制陶技術的發(fā)展,柴燒技藝在巨野一度失傳。陶印起源于8000年前的史前期,是人類歷史進程的重要文化載體,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篆刻藝術的重要分支。數(shù)百年來,柴燒陶印這一古老技藝在巨野繁衍傳承,生根發(fā)芽。

蔣繼濤說,1999年,他第一次接觸柴燒制陶技藝后,就對這門古老的陶器制作工藝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專門去篆刻家徐龍蒼老師家拜訪。徐老師對他很認可,從那以后,他就開始跟著徐老師學習制作陶印技藝,這些年來,老師把技術對他傾囊相授。

“入窯一色,出窯萬彩”。柴燒之美,呈形于人,是火焰與泥土的對話,更是燒窯人思想的結晶。蔣繼濤說,柴燒對燒窯的技術要求相當高。柴燒作品的成功秘訣在于正確處理土、火、柴、窯之間的緊密關系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不可或缺,這是他多次燒制實驗整理后的心得體會。因此,從配泥到篆刻,再到燒制,每一項工藝流程他都下足了苦功。為了提高成品率,他翻閱了大量資料,在傳統(tǒng)柴燒窯的基礎上借鑒無煙窯的樣式改進窯爐,提高了陶印的燒制品質(zhì)和成品量。正是他在一絲一毫間精雕細刻,于一點一滴中百煉成鋼,才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柴燒陶藝品。

目前,為了適應時代發(fā)展和市場需求,蔣繼濤在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,又開發(fā)了一些結合巨野麒麟文化和菏澤牡丹文化元素作為作品的吉祥印紐,把它應用到陶印上,開發(fā)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,并和文化公司、文化團體合作,將作品推向市場。

從少年到中年,蔣繼濤身上絲毫沒有改變的是那份勇氣與執(zhí)著。為了精進一件作品,他可以說走就走;為了一個突發(fā)的靈感,他可以廢寢忘食;為了傳承技藝,他可以奉獻所有。這,就是一個柴燒陶印傳承人的情懷與堅守。

文/圖 通訊員 謝新華

責任編輯:
分享到:
中共菏澤市委網(wǎng)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(wǎng)